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管理

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点

日期:2014-3-12 14:48:50   点击率:1105
 

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点

(国家教育部制订)

第一章  总则

1.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要点。

2.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点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各类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教学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保证与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师资队伍管理、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5.本管理要点适用于各类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学校以及举办专科教育的各类教育机构(自学考试除外)。

第二章  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6.健全教学工作的领导体制。院(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校)长协助院(校)长主持管理教学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学院有关教学及其管理的指导思想,重大改革举措、长远规划、政策等决策,要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校)务会或院(校)长办公室会议讨论决定。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7.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懂得教学工作、有管理专长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在院(校)长领导下,研究和决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8.建立院(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

1)学院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明确各职能机构的职责范围,建立协调的工作关系。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学校应健全教务处的机构配置,配备较强的管理干部,明确组织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责任,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2)系级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机构中最基本的单位,系主任全面负责系的教学管理工作,系可根据情况设教学秘书或教务员处理日常教学行政的具体工作。

9.重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教研室是按照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按教学计划规定进行教育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组织学术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学院应加强教研室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中的作用,选配好教研室主任,为教研室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10.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交流、考察和研究活动,适应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

第三章  教学计划管理

11.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由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自主制订。教学计划既要符合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1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先决条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本类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服务面向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努力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13.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原则,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贯彻产学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的原则。

14.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结构;

3)修业年限;

4)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5)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6)必要的说明。

15.制订教学计划的一般程序是:学习理解上级相关文件规定和精神;广泛开展社会性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组织校内和社会用人单位专家论证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教务处提出学院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要求;由系主持制订教学计划方案;经学院教学工作(学术)委员会审议,院(校)长办公会议讨论,主管院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

16.教学计划的实施

1)教务处编制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代表学校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总体协调意见,落实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安排教室和其他教学场所、确定考核方式;

2)各系根据教务处的总体意见,落实任课教师、编制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计划;

3)教学计划确定的各门课程、教学环节、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应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

4)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新学期的课程表应在上一学期结束前确定,经主管院(校)长审批后通知到各相关部门和教师,开学前一周,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

第四章  教学运行管理

17.教学运行管理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整个教学运行管理,要抓住两个核心:一是课程教学(包括实习、实验教学)的管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二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应制订教学工作规程,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都要提出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进行,保证教学质量。

18.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各校必须重视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

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是:

1)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要按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

2)随着各校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课程开发的任务较重,新开发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大纲,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3)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4)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5)教学大纲由系组织有关教师依据上述原则编写,经系院相关领导审定批准施行。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19.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管理活动。学院教务处、系和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是:

1)认真选聘有相应学术水平、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课,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要补好教育基本理论课,教师开设新课程要有严格的岗前培训制度,并要求课前试讲;

2)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和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教学日历和教案;

3)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对积极钻研并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有具体的激励措施;

4)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益。

20.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性教学内容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实践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各院校要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安排,可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由学生有选择地主动安排。毕业设计(论文)要尽可能结合实践任务进行,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21.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积极改革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着重检查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推广采用试题库或试卷库命题,实行考、教分离。要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严肃考场纪律,精心安排考务工作,对考试作弊者要严肃、及时处理。

试卷评阅要认真、公正、客观,对班级较多的同一门课程的试卷应实行流水阅卷,教务处要组织对试卷的复核及抽检工作。

22.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安排与管理,课外作业的份量要适当,辅导答疑要定时定点。不得占用教学活动时间安排非教学活动。

23.日常教学管理。学院要依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学期的运行表、课程表、考试安排表,保证全院教学秩序稳定。对这三项重要表格文件的执行情况要有管理制度和检查办法,执行结果要记录在案。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了解教学信息,严格控制对教学进程及课表变更的审批,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

24.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升级、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学院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订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建立学籍档案。

25.学生注册制度的改革与管理。学生注册是学籍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要维护学校注册制度的严肃性,建立严格的学期注册制度。在注册制度有基础上,探索学年制、学分制的改革。

26.教学资源管理。要搞好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与建设,充分加以利用,保证教学需要,提高使用效益。注意根据需要与可能,改进教室的功能,建设必要的多功能教室。

27.教学档案管理。院、系、教研室都要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的范围包括: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下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及有关规定;

2)教学基本建设的各种规划和计划;

3)自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以及各种声像资料等;

4)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进程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总结、实习总结等;

5)课程计划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6)学生学业成绩、学籍变动情况、学生座谈会记录整理分析、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资格审核等材料;

7)教学改革进展、教学研究计划、总结、典型经验材料和教学研究刊物;

8)教师业务档案、各种奖励及成果;

9)教师评教材料、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等;

10)其他有必要立档的教学文件和资料。

教学档案实行分级管理。教务处和系要有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教学档案的归类、整理和筛选,并编目造册,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教学档案管理,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28.要充分发挥系和教研室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职能。

教研室应按学期初制订的“教研室工作计划”,组织集体备课、公开教学、政治与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检查和测评教学进程和教学状况。

系要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状况,总结和交流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9.教务处是全校教学运行过程管理的中枢。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系(部)主任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究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五章  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

30.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要从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因素(教师、学生、管理、政策、体制等)入手,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1.教学质量的管理要抓好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1)把好招生质量关,做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后的全面复审工作;

2)抓好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要精心设计整体优化的教学计划,精心组织计划的实施工作;

3)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4)注重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

5)实行科学化的考试管理,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试卷和成绩分析,认真进行考试与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6)坚持实行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制度。

32.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并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校性的教学质量检查,各校可根据情况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33.实行教学工作督导制。选择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先进、有丰富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老教师(包括退休教师)和有专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建教学工作督导机构,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工作的督导,及时向教务处和有关系提供质量信息。

34.建立听课制度。学院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处长、系主任、主管教学的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在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

35.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工作。教学评估工作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各校要使教学评估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教学工作一般包括院、系总体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开展教学评估工作要与日常教学管理与建设相结合,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

36.教学评估工作要和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相结合。教学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职务的聘任和报酬挂钩。对取得优秀成绩者要有奖励措施,对教学责任事故和不合格的教学内容要有制约措施。

37.建立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制度。对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学生学习和考试情况、毕业生质量及就业情况等主要教学信息应定期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第六章  师资队伍管理

38.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学校特色的关键。院、系都要有教师建设的规划,层层落实。要注意培养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并且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要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也要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

39.根据教育部、学院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各系自身的教学工作总量和师生总体比例要求,确定学校的教师编制,参考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制定本系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完成情况与教学质量应作为聘任晋职提级的依据。

40.学院要明确各级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实行聘任制,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定期进行考核,一般每年度(学年)考核一次,考核情况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41.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新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从事工程和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学院应十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和学习指导人员的选配和培养。

42.学院应制定各种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设立教师奖励基金,重点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对于违反教学纪律,造成教学事故者应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对于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差又不愿努力改进者,应调离教学岗位。

第七章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43.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社会的有效需求设置专业,还要善于发现和预测新的社会需求,针对影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新的专业。注意优化专业结构,保证必要的办学条件,注意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44.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系列院内实训基地群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学院要依据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低层次的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尽可能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防止各专业自成体系。地处一个城市的同类学校也可共建,还可开展职业培训的有偿服务。

45.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

46.做好实训基地的实训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投资效益。

47.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和使用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基础理论课教材的选用既要注意内容的先进性,又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鼓励选用通用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特色课程或专业课程可依据教学大纲组织自编教材或讲义。

教材的类型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声像视听教材等,特别要鼓励教师使用声像视听教材。

48.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抓好教师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师表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结合高等专科学校的特点,鼓励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注意学生的创业精神。要特别重视考风考纪的教育和管理,杜绝考试作弊行为。把学院的德育工作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49.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按照教育部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健全和建立各种制度,制定规范、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在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上下功夫。

第八章  业余与远程教学管理

50.业余与远程教学是成人教育特有的教学模式。有成人教育任务的学校应加强业余与远程教学的管理,要针对业余教学和远程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制定业余与远程教学管理规范,保证业余教学和远程教学的质量。

51.业余教学的学制。业余教学的学制以脱产学习的学制为基准,延长一学年(两学期)的学习时间。业余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总课时均不得低于脱产教学的总课时,部分统设性课程(如外语、体育等)可作灵活处理。

52.业余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业余教学以利用工余、夜间、休息日学习为主,在教学的组织上要有一定的规范,不得随意进行;从事业余教学的教师要精心选配,选择有责任心、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保证教学和学习时间;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注册和考勤必须严格要求。

53.远程教学的管理。远程教学以远距离、开放性为特点,正在利用和融合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成果,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远程教学以业余学习为主,包括有函授教学、广播电视教学和网上教学等。远程教学管理应把重点放在学籍管理、教材配备管理、教学辅导的组织和管理、考试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相关学校要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的实施办法。

54.远程教学的学籍管理。远程教学学籍管理的注册手续和考试成绩记录原则上应在一个月以内邮送到学校本部,对有考勤要求的学习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学籍管理体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55.远程教学的教材配备管理。远程教学的教材管理是远程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是保证远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函授教学的教材、自学辅导材料、函授教学提纲、广播电视教学的声像教材,网上教学的资料等,都要认真组织有关教师和人员编写、制作,经学校组织审定后使用。

56.远程教学辅导的组织与管理。远程教学的集中面授、教学辅导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保证面授和辅导的课时和教学质量。担任主讲的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相关课程的教学经历。远程教学的学生学习、教师辅导和面授,都要按教学指导提纲,在宏观上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57.远程教学考试的组织与管理。远程教学的考试要严密地组织,不同地区教学点的考试时间要统一、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同等内容和难度的AB卷形式,在不同时间安排考试;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考试题库,随机抽取,考试的试题,试卷要有严格的密封制度并派专人送取;考试结束后,学校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总结以验。

第九章  教学管理与教育理论研究

58.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研究与教育理论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共同任务。学校要把教学管理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管理的一些重点课题进行立项研究。

59.加强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之间教学管理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合作开展教学管理的理论研究课题和工作研究,共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60.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有相关的专业教育经历或培训经历,并要不断地安排有关人员进行新的教育管理培训;教师应接受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材教法的培训。鼓励教师在先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实践课、技术技能课的教学更要探索创建特色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