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五五购物节”掀起了全新的消费风潮。大数据显示,新兴玩乐消费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异军突起,订单涨幅达249%,位列全国第一。记者注意到,上海新兴玩乐消费崛起的背后,是一群年轻的新兴职业从业者。他们大多处于大学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状态,密室规划师、自习室老板、整理收纳师等新职业为处于择业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
近年来,伴随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治理变革,新行业、新业态带动新岗位、新职业需求的变化。这些青春、时尚的新职业大多来自比较新兴和热门的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激发经济活力新引擎,还吸引更多青年尝试体验新消费模式,为更多人就业打开了新思路、新空间。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社会分工的细化,进而催生更多的新兴职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新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越来越多的职业正朝着个性化、定制化、弹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系列新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正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发展的鲜活注脚,为新职业的出现提供了无限可能和广阔空间,从而催生了大量新就业形态。而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也激发了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潜能。
新职业总能引发关注,主要是因为其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后劲。可以预计,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迭代,更多贴近社会需求的新职业将大量涌现。新职业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就业难度不会因此而降低。大学生要顺应就业方式的变化,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立足自身实际主动学习,加快提升职业新技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选择职业,以长远的目光谋划未来发展。求职成功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对自我进行深入分析,对职业环境进行科学研判,并把个人职业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选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
新职业也对人才培养教育、就业服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大学生就业的帮扶思路上,既要积极做好外部帮扶,也应将施策重点转向学生的素质提升。高校应按照战略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调整学科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大力培育面向社会需求的未来人才。与此同时,主动对接关键技术领域和重点行业转化,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了解并服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精确掌握其求职动态、求职需求和就业进展,为学生就业提供“私人订制”的指导服务。
新职业带来新的工作方式和劳动关系的普及,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尽快转变传统观念,及时调整相关体制机制配套。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科学研判新兴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数量规模。对人事管理部门来说,要及时审定新职业,制定新职业标准,完善劳动力市场,引导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还要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鼓励各类人力资源培训企业的发展,增强人们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能力。此外,政府监管也应给予新行业、新业态等新生事物更多空间。
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困难的程度,但无论经济形势对于就业环境产生多么不利的影响,都应该理性应对,并认识到其不会针对某一个个体。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困境的症结在于个体本身,而不全是市场因素。历年就业形势都很严峻复杂,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都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但优秀的毕业生往往迎难而上,以积极的准备来化危为机。上海新兴玩乐消费催生出一群年轻的新兴职业从业者,再次验证了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大学生应辩证地看待挫折,以乐观的态度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使逆境成为人生的财富而非发展的包袱。只要不畏困难、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